肥胖对肠屏障和炎症的影响及干预研究

肥胖对肠屏障和炎症的影响及干预研究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5-07-05 分类:开题报告 喜欢:2815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第一部分肥胖对大鼠肠屏障的影响及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干预研究研究背景:肥胖是一种低度的炎症反应状态,肠屏障的改变是诱发肥胖及相关炎症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肠道菌群的紊乱和肠道通透性增加,导致内毒素入血,从而引发机体炎症反应。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olyunsaturatedfattyacids,n-3PUFAs)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及预防,可以减轻肥胖患者的体重,改善代谢综合征,研究显示肥胖患者体内n-3PUFAs含量少于非肥胖患者。补充-3PUFAs可以改善炎性肠病、部分肝切除动物的肠道通透性,而对高脂饮食导致的肠屏障损害的作用报道较少。目的:观察高脂饮食诱发肥胖模型,是否引起肠屏障(肠道菌群及肠通透性)的改变,补充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高脂饮食导致的肥胖大鼠肠道屏障的影响及减重作用,为将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36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Controldiet,CD,n=10)、高脂饮食组(High-fatdiet,HFD,n=10)、CD+n-3PUFAs组(n=7)、HFD+n-3PUFAs组(n=9)。饲养10周后,取大鼠新鲜粪便提取DNA,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肠道菌群组成。应用ELISA检测血浆中炎症因子水平。应用改良偶氮基质显色鲎试剂法检测门静脉血清内毒素水平。通过乳果糖/甘露醇方法检测肠通透性,Westernblot检测小肠粘膜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结果:HFD组大鼠体重明显高于CD组、CD+n-3PUFAs组和HFD+n-3PUFAs组。HFD组大鼠粪便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les)含量高于CD组和HFD+n-3PUFAs组大鼠,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spp.)及Bacteroidetes与Firmicutes比值低于CD组和HFD+n-3PUFAs组大鼠。CD+n-3PUFAs组大鼠粪便中Bacteroidetes含量高于CD组大鼠。Peae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acteroidetes与Firmicutes比值与体重具有负相关性。HFD组大鼠尿中乳果糖/甘露醇比值高于CD组和HFD+n-3PUFAs组大鼠。CD组和CD+n-3PUFAs组大鼠尿中乳果糖/甘露醇比值无明显差异。HFD组门静脉血浆中内毒素和炎症因子水平高于CD组大鼠和HFD+n-3PUFAs组大鼠。HFD组大鼠大鼠肠粘膜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和occludin)的表达低于CD组大鼠和HFD+n-3PUFAs组大鼠。结论:高脂饮食导致的肥胖引起肠道菌群改变、肠通透性增加,而补充n-3PUFAs可以部分修复肥胖导致肠道菌群紊乱,降低肠道通透性,减轻炎症因子和内毒素水平,减少体重。第二部分肥胖症患者血清、皮下及内脏脂肪组织脂肪酸谱测定及与炎症因子、胰岛素抵抗的相关研究背景:肥胖是体内的异常的脂肪蓄积,脂肪组织分泌多种炎症因子,参与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综合征的形成。然而导致肥胖症患者炎症因子升高的原因未知。研究显示无论是血中还是脂肪组织中脂肪酸谱,均反映了饮食中脂肪酸的摄入及体内的代谢,尤其是脂肪组织中的脂肪酸谱更是反映了长期的脂肪酸摄入情况,而且与代谢综合征、肥胖及炎症因子相关,但有关中国重度肥胖症患者脂肪酸谱的研究较少,特别是肥胖症脂肪组织脂肪酸谱的检测在国外研究较少,国内尚无研究。目的:检测中国重度肥胖症患者及非肥胖患者血清及脂肪组织中脂肪酸谱、炎症因子水平并分析差异,分析脂肪酸谱与炎症因子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选取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手术的27例肥胖患者和24例非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气相色谱技术检测患者血清、脂肪组织脂肪酸构成,通过产物与底物计算脱氢酶活性:SCD(C16:1n-7/C16:0,C18:1n-9/C18:0)、D6D(C20:3n-6/C18:2n-6)、D5D(C20:4n-6/C20:3n-6),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及脂肪组织中炎症因子(hsCRP,TNF-α,IL-6)水平,比较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患者脂肪酸谱、脱氢酶活性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分析脂肪酸谱与炎症因子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相关性。结果:肥胖症患者血清中含有更高比例的棕榈酸(C16:0)、油酸(C18:ln-9)、二十碳三烯酸(C20:3n-3),更低比例的亚油酸(C18:2n-6)、γ亚麻酸(C18:3n-6)。肥胖症患者脂肪组织中含有更高比例的C16:0、油酸(C18:1n-9)、丫亚麻酸(C18:3n-6),更低比例的硬脂酸(C18:0)、亚油酸(C18:2n-6)、α-亚麻酸(C18:3n-3)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C22:6n-3)。饱和脂肪酸(Saturatedfattyacids,SFAs)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fattyacids,MUFAs)的含量在肥胖组患者内脏脂肪组织中含量更高,而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olyunsaturatedfattyacids,n-3PUFAs)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fattyacids,PUFAs)的含量更低。肥胖症患者皮下脂肪组织中含有更高比例的C16:0、棕榈油酸(C16:ln-7).C18:1n-9、C18:3n-6,更低比例的C18:0、C18:2n-6、DHA、MUFAs和SFAs。SCD18和D6D的活性在肥胖组脂肪组织中高于非肥胖组。肥胖组患者内脏脂肪组织比皮下脂肪组织含有更多的SFAs及MUFAs。肥胖组患者内脏及皮下脂肪组织中炎症因子水平较高(hsCRP、TNF-α、IL-6)。肥胖组患者内脏脂肪组织中SFAs、MUFAs、SCD18、D6D活性与hsCRP.TNF-α、IL-6水平具有正相关。与hsCRP、TNF-α的含量具有负相关性的是肥胖组患者内脏脂肪中的n-3PUFAs。与胰岛素抵抗(HOMA-IR)呈正相关的是内脏脂肪组织中的SFAs、MUFAs、SCD18、D6D和皮下脂肪组织中的D6D,与胰岛素抵抗(HOMA-IR)呈负相关的是内脏脂肪组织中的PUFAs、n-3PUFAs和皮下脂肪组织中的PUFAs。结论:肥胖组患者与非肥胖组患者血浆及脂肪组织中脂肪酸谱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部位脂肪组织脂肪酸谱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显示其不同的代谢活性,脂肪组织内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脱氢酶(SCD18、D6D)活性与炎症因子、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而多不饱和脂肪酸与炎症因子、胰岛素抵抗呈负相关,这种相关性在肥胖患者特别显著。脂肪酸摄入与体内代谢可能参与肥胖相关炎症及代谢综合征发生。第三部分术前口服葡萄糖溶液减轻术后胰岛素抵抗及炎症反应研究背景:手术应激导致术后炎症反应及高血糖,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传统观念认为延长禁食时间有助于减少术中误吸等并发症。1999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提出:针对术前需要禁食的病人,在术前2小时仍可进食温和液体,如水或者葡萄糖溶液,并且术前口服葡萄糖溶液已经被欧洲肠外肠内营养与快速康复协会推荐。尽管术前口服葡萄糖溶液可以改善病人术后糖代谢,但对于是否增加胃液量和麻醉手术风险尚存争议。虽然国内大多数医师已意识到减少禁食时间的重要性,但传统常规及考虑到手术安全并未推广实施。由此,需要术前口服葡萄糖溶液的临床研究。目的:1.观察术前胃液量及pH值及麻醉手术并发症评估术前口服葡萄糖溶液的安全性及可行性;2.观察术前口服葡萄糖溶液对胃肠手术后炎症反应、血糖及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的影响。方法:胃肠手术48例患者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研究组23例,对照组25例。研究组术前3h一次性口服25%葡萄糖溶液300ml(75g),比较两组术前胃内容物量、pH值及术后第1天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稳态模型(Homeostasismodelassessment-Insulinresistance,HOMA-IR)。结果:所有病人按计划口服葡萄糖溶液后均无不适主诉,两组均无麻醉及手术并发症。麻醉前两组胃内容物量(30.88±25.93vs27.94±24.04ml)、pH值(1.99±0.34vs2.13±0.43)无明显差异;术前两组hsCRP、血糖、胰岛素水平、HOMA-IR无明显差异。术后第1天研究组空腹血糖、HOMA-IR及hsCR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51±1.15vs7.49±0.57mmol/L,P=0.038),(4.34±1.60vs6.09±2.81,P=0.043),(40.45±27.02vs80.02±38.98mg/L,P=0.03),术后第2天研究组hsCR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0.33±32.19vs101.12±42.73,P=0.041)。结论:术前口服葡萄糖溶液安全可行,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应激所致的高血糖及IR、炎症反应。第四部分腹腔镜减重手术治疗重度肥胖症患者的临床研究研究背景:肥胖症已经严重影响健康及生活质量,是导致代谢综合征和诸多合并症的主要原因。近10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实践证实减重手术是病态性肥胖症患者获得稳定减重效果的方法,国内减重外科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但由于手术适应症及方式选择,手术效果不理想,术后复胖及术后并发症的问题,需要针对中国肥胖症患者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证实减重手术的效果。肥胖症患者就诊时合并多系统的问题,需要在术前多学科评估及术后专业团队的随诊才能保证手术安全与效果。为了规范我国肥胖症外科治疗流程,北京协和医院在国内率先开展多学科模式下手术治疗病态性肥胖症患者。目的:肥胖症综合治疗的多科协作模式腹腔镜可调节胃束带术(Laparoscopicadjustablegastricbanding,LAGB)及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aparoscopicsleevegastrectomy,LSG)的临床减重效果、安全性及对合并症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肥胖症相关炎症及减重效果,为中国肥胖症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上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9年10月至2014年3月多学科模式下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施行LAGB31例及LSG14例病态性肥胖患者临床资料和术后的随访数据。总结在多科协作模式下肥胖症患者的围手术期和术后随访管理流程,观察手术安全性和术后长期减重效果及合并症的改善情况。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施行手术,未出现围手术期死亡病例。LAGB组患者术前平均体重121.7±22.5kg,平均体重指数(BMI)42.86±6.95kg/m2。术后48个月平均体重和BMI分别为82.7±12.43kg和32.5±4.64kg/m2,LSG组患者术前平均体重126.3±38.9kg,平均BMI43.57±10.21kg/m2。术后12月平均体重和BMI分别为91.67±51.63kg和30.59±14.98kg/m2。术后LAGB组早期并发症1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肺呼吸功能衰竭,远期并发症2例注水泵处皮肤感染、注水泵突出皮肤。LSG组患者有1例因上消化道不全梗阻。术后体重和体质指数逐渐下降,LAGB组患者术后48个月平均额外体重减轻48.0%。规律随诊、依从性良好组额外体重减轻百分比显著高于不规律随诊、依从性差组。LSG组患者术后12个月平均额外体重减轻89.5%。术后12月LSG减重效果优于LAGB。两组患者术后肥胖症相关代谢性疾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LAGB与LSG安全可靠,有效减轻病态性肥胖症患者体重,减轻炎症、改善合并症,多科协作模式可优化疾病诊治流程,保障围手术期安全及疗效更优。术后规律随诊对获得长期减重效果有重要影响。LSG的减重效果优于LAGB
【作者】曹战江;
【导师】于健春;
【作者基本信息】北京协和医学院,普通外科学,2014,博士
【关键词】肠道通透性;肠道菌群;n-3多不饱和脂肪酸;内毒素;紧密连接蛋白;肥胖;脂肪酸谱;炎症因子;脱氢酶;胰岛素抵抗;术前;口服葡萄糖溶液;炎症反应;肥胖症;腹腔镜可调节胃束带术;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多科协作;

【参考文献】
[1]孙明轩.纳米TiO_2光阳极材料的改性及其光电化学和光催化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物理电子学,2013,博士.
[2]王琴琴.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2012,硕士.
[3].《发酵科技通讯》征稿启事[J].发酵科技通讯,2014,01:2.
[4]张拥军.基于GIS的砂土液化可视化评价信息系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岩土工程,2004,硕士.
[5]李哲峰.100%低地板车牵引传动系统分析与控制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
[6]张熙.借鉴国外先进成熟技术,提高造纸装备国产化水平[J].造纸信息.2001(05)
[7]叶新鲜.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技术对非妊娠、不同孕期妇女肱动脉的检测[D].福建医科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2014,硕士.
[8]刘旭超.西南地区普通高校高水平男子足球队管理现状与对策的研究[D].西南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2014,硕士.
[9]何嘉.论社会化因素对儿童画的影响[D].云南师范大学,国画工笔人物,2013,硕士.
[10]滕菲.白色批判:吉姆·斯科特小说中的身份解读[D].苏州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14,硕士.
[11]谢洪磊.抗肿瘤药物诺考达唑的合成研究[D].辽宁医学院,药物化学,2012,硕士.
[12]计国君,韩尚清.基于第三方的易变质产品库存决策[J].控制与决策,2015,04:663-669.
[13]夏雪宝.螺栓结合面建模方法及电机振动噪声预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轮机工程,2012,硕士.
[14]王艳红,江洪,余树全,李巍,林曦乔.硫稳定同位素技术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J].植物生态学报,2010,02:179-185.
[15]梁冰.自侦案件侦查中的辩护权保障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法律,2013,硕士.
[16]覃斌健.汉英小说翻译中语用充实的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2014,硕士.
[17]金夏玲.基于分层分类的居民地信息提取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5.
[18]王传现,韩丽,颜妍,倪昕路,吴珺,陈昌云,邵科峰,宋青,赵波.基于纳米金-石墨烯-壳聚糖复合物修饰电极的免疫传感器检测己烯雌酚[J].中国食品学报,2012,12:130-136.
[19]宫召华.一类控制与布局问题中的进化算法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运筹学与控制论,2004,硕士.
[20]曾真.超高频射频识别读写器中模数转换器的研究与设计[D].复旦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2012,硕士.
[21].中国大学分学科门类竞争力排行榜(前20%)[J].评价与管理,2014,01:64-75.
[22]章舜哲.关于3顶点控制临界图的一个猜想的证明[D].湖北大学,运筹学与控制论,2012,硕士.
[23]李彦龙.对汽车造型设计与文化关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设计艺术学,2004,硕士.
[24]臧延芬.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探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4.
[25]张又.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对氯胺酮作用下大鼠皮层S1区神经元自发电活动的影响[D].遵义医学院,麻醉学,2014,硕士.
[26]黎静华,栗然.基于粗糙集数据挖掘技术的发电机竞标能力评估[J].继电器,2005,07:40-45.
[27]周阳阳.诺德文本类型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D].哈尔滨理工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12,硕士.
[28]张文博,刘波,张鸿宾.率-失真优化的渐进几何压缩[J].自动化学报,2007,10:1023-1028.
[29]赵淑红.废弃矿井巷道季节性蓄热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流体机械及工程,2014,硕士.
[30]任仪南.基于流程创新的第三方支付增值业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31]巩敦卫,孙晓燕.基于模式定理的遗传算法交叉和变异概率上限[J].控制与决策,2004,05:554-556+581.
[32]关玉琼.锂电池正极材料中导电剂的化学改性及其性能的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4.
[33]李乐.致病微生物新型检测方法及预防体系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2014,博士.
[34]李丽杰.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2,硕士.
[35]方晓亮.电热熔成型短节与发热系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工程,2014,硕士.
[36]王黎明,王洪涛.新记录媒介摄像机的技术对比[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6(03)
[37]李越川.中国铁路运输企业产权制度的变迁[D].北京交通大学,2008.
[38].中国大学科技创新竞争力排行榜(100强)[J].评价与管理,2015,01:62-63.
[39]王小莉,连惠婷,孙向英,刘斌.黄嘌呤分子印迹电化学微传感器的响应特性[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6:655-661.
[40]石磊.百焦耳固体激光器高效三倍频系统设计及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电子学,2013,硕士.
[41]姜誉,胡铭曾,张宏莉,季振洲.并行计算的延伸——纵深计算[J].计算机科学,2001,06:1-5.
[42]杨小强,刘宝印,支龙.挖掘机工作装置辅助设计CAD系统[J].矿山机械,2001,02:27-28+2-4.
[43]董婷.国家综合性医疗中心评价指标筛选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2013,硕士.
[44]王卫芬.受众认知偏差现象研究[D].河南大学,新闻学,2004,硕士.
[45]杨书陶.江苏省低碳经济发展评价及影响因素分解[D].南京财经大学,数量经济学,2013,硕士.
[46]张月新.历史文化的现代性反思[D].河北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2014,硕士.
[47]王明忠.中小学既有砌体结构建筑抗震加固性能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2014,硕士.
[48]韩娇.NR2A亚基过量表达对小鼠杏仁核突触可塑性和情绪学习记忆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神经生物学,2013,硕士.
[49]林少华.土壤颗粒对水中多环芳烃吸附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市政工程,2003,硕士.
[50]单旭峰.IT企业产品开发项目管理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工商管理,2012,硕士.

相关推荐
更多